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资料 > 说课稿

凡卡说课稿

时间:2024-06-09 00:04:54
凡卡说课稿

凡卡说课稿

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,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。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凡卡说课稿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凡卡说课稿1

尊敬的各位领导,老师们:

大家早上好!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《凡卡》的第二课时,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:

一、说教材

首先从教材来看:

《凡卡》是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,本组教材是以“外国名篇名著”为主题进行编排的,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把握主要内容,体会人物感情,关心人物命运。

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节选,全文记叙了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,向爷爷诉说自己在鞋店当学徒的悲惨遭遇,乞求爷爷带他回乡下的事。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,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。

从结构看文章整体是按写信的过程记叙的,先写写信前的准备,然后是写信的过程,最后是写信封、寄信、做梦。从表达看,本文有两个主要特点,一是在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,由作者的叙述、凡卡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。二是采用了对比、反衬、暗示的表达方法。

本课的课文篇幅较长,在经过精心梳理后,课文的脉络会清晰显现,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讲述和凡卡的讲述、回忆运用了插叙、对比、衬托等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并一步步将人物命运推入“绝境”。在娓娓道来之间,使读者情感随着凡卡的悲惨命运而跌宕起伏。《凡卡》是一篇“经久不衰”的老课文,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正焕发着新鲜气息。如何实现老课新讲?长课精讲?成为本教学设计的思考点之一。

为此,我在教学设计时,试图将零乱无序的问题进行整合,由一个主问题引领不断深化,最终领悟课文的主旨;同时围绕主问题将看似零散的内容进行重组,在主问题的引领下环环相扣,自然连接,为学生领悟主旨建立依托载体。

二、说学情

从学生情况来看:

本文虽然篇幅较长,形式复杂,内容丰富,但作为五年级学生,已有一定课外阅读基础,能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,但对故事的主旨领悟还需深入,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易于忽视;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,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,具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。已经掌握了较好的抓住重点词句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段的能力,能够从文章的描述中对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有所感悟,但需要通过教师进一步教学方法的指导帮助加深理解。

另外,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,对于文章的表达方法关注不够,阅读是为了学习写作服务的,所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“凡卡的悲惨学徒生活写具体的”,对于提高学生在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很有帮助。

《凡卡》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,学生需要提前对旧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有关背景知识进行深入了解。就文章内容而言,学生能够通过课文感受到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,但文中还有些“貌似不相干”的内容(如:第10自然段、第21自然段)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;

本教学设计在资料交流和重组文本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和语句深入体会人物情感,领悟课文主旨;并在设计中体现由

“整体—重点(局部)—整体”的过程,注重引导学生整体领悟课文主旨。

三、说目标

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,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:

1、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,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。

2、通过抓重点段落和词、句的理解,感受在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下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,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。

3、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。

四、说重、难点:通过抓重点段落和词、句的理解,感受在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环境下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,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。

五、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:

运用创设情境想象、咬文嚼字品词析句、读中理解、读中感悟、引读等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,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,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六、教具准备:多媒体课件。

七、教学状况预设:

第一课时主要完成:1、学生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新词。 2、整体感知,理清文章脉络。 3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。

第二课时将主要完成: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;领悟文章主旨。

第三课时学习回忆部分的内容,体会文中回忆部分的表达效果,体会结尾“梦”的含义,并结合第二课时,进一步感受作者表达方法的作用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。

本节课我重点是教学第二课时:通过对第八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。

八、说思路

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:“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,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。”为了达到目标、突出重点、突破难点,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,我确定本节课教学流程为:

1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
2、引发“矛盾”

3、体味“生活”(研读文本,体会情感) —— 品读悲惨遭遇,感受痛苦

4、揭示“矛盾”

5、升华主题,总结全文、布置作业,推荐阅读

本课设计是在第一课时中了解时代背景,理清文章结构(按写信的先后顺序)、初步了解文章内容(信的内容、作者的叙述、写信过程中的回忆)、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的。

九、说过程

教学程序:

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。

通过欣赏音乐,创设情境,从而把孩子们带入学习内容。导入新课,从理清写作顺序,复习课文内容入手,在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结构,直奔信的内容,从而引入对信文的研读,导入新课,引发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体会。

(二)引发“矛盾”

1、他为什么写信呢?【预设】他写信让爷爷来接他回家。

2、凡卡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要求爷爷来带他离开这儿,那么文中

直接写凡卡求爷爷接他回乡下的句子有哪些?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,找出这些句子

3、(课件出示) 凡卡求爷爷带他回去的3个句子。

(三)体味“生活”

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,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,要提高教学效率,必须突出重点,因此,我把全文有意破为三块,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,分别是品读悲惨遭遇,深入思考回忆,体会梦的含义。这三个层次看似相互独立,实则存在联系,回忆往事的快乐是为了和悲惨遭遇形成对比,使遭遇更显悲惨,而梦的含义也暗示了悲惨的遭遇不会改变。在这三块中真切的感受凡卡的悲惨遭遇,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内心又是重中之重。只有 ……此处隐藏27105个字……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,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人文内涵,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阅读课文,理解内容,体验情感,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,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,能较好地体现现代教育中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。因此,我设计了 “以读促悟,悟中生情”的教学方式,努力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主地思考感悟,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,享受审美乐趣。

一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,初悟情。

整体感知课文,奠定感情基调。学生边读边思考:凡卡给爷爷的信中写了什么?读到哪心有所触动。学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随意说出内心感受,初步悟出了凡卡的可怜,奠定了这堂课的感情基调。

二、再读课文,自主合作,再悟情。

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,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感受,因而我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。

1、默读课文,独立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及句子,并想想感受到了什么及其原因。

2、合作探究,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感受,鼓励学生各抒己见,并且能对别人的感受作出评价和补充。

这样,学生从独立地探究课文到合作探究,对课文内容作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就进一步加深了情感体验。

三、品读课文,合作交流,促悟情。

通过自学,学生对文章内容及感情有了一定感悟后,以学生交流为主,师生互动,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及语句,促进学生情感进一步深化。

1、品读凡卡挨打、吃不饱、睡不好的句子,具体形象地感受凡卡生活中受到的种种折磨。通过学生自学结果,学生交流出重点的词句,并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范读,学生有感情地朗读,使学生感悟到老板等人的凶狠,凡卡的痛苦,凡卡对老板的憎恨等情感。

2、品读凡卡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的句子。文中这类句子感情至深,饱含了凡卡绝望地呼救。学生有了前面形象的情感铺垫,再在这里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朗读、评读、美读,把凡卡的悲惨对凡卡的同情这些情感体验推至一个高潮。

3、品读乡村美景及砍圣诞树的快乐,与城市痛苦生活的对比中再一步感悟凡卡的悲惨。学生自读自悟,找出凡卡想回乡下的原因:

一是乡村景美;

二是村里有爷爷,有快乐。学生在读中质疑,感悟出这里把乡村的美、乐与城市的悲、苦形成对比,进一步衬托了城市生活的悲惨。学生的情感至此,对凡卡悲的认识及同情是更深沉了。

四、回顾全文,情感共鸣

教师结合悲伤的乐曲,凡卡哭着的幻灯像,声情并茂地复述全文主要内容,充分堆积学生的情感,学生自由说出此时想说什么,做什么。在哀伤的氛围里,学生用口说出了心中对凡卡悲惨生活的认识及对凡卡的同情;对当时社会的憎恨;对现在我们幸福生活的珍惜……再在乐曲中回味全文,从而明晰深化了学生心中的感情。学生不仅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,而且受到了教育,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念。

总之,我在教学《凡卡》这一课时,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以朗读为手段,以感悟为中介,以积累情感为目的,“以读促悟,悟中生情”促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了学习目标。

凡卡说课稿14

一、说教材

这篇小说由俄国著名作家契珂夫写于1886年,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,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,无数贫苦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,他们深受剥削之苦,连儿童也不能幸免。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,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,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。

《凡卡》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,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,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。本文表达有两个方面的特点:一是由作者的叙述、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,互相辉映;一是采用对比、反衬、暗示的表达方法。

二、说教学目标

(一)认知和能力目标:

1、学习本课生字词语。

2、阅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,了解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生活的真正原因。

3、弄懂文中叙述、信、凡卡的回忆三个部分内容,理清课文条理。

4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,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
5、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、反衬、暗示的表达方法。

(二)方法与过程目标:

1、以多种形式快速读文,并做好批注。

2、与同伴合作学习,交流体会。

(三)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

通过学习课文,让学生明白凡卡的悲惨生活只是旧俄黑暗社会的一个缩影,旧俄时代的穷苦孩子之所以生活悲惨是因为黑暗的社会制度,激发学生对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,对旧俄黑暗社会的憎恨。

三、说教学重点难点

1、教学重点:通过第八、十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。

2、教学难点:初步领悟文章所采用的对比、反衬、暗示的表达方法。

四、说教法学法

教法:问题情境教学法,直奔重点,引导感悟。

学法:质疑、探究、感悟、朗读四结合学习法。

五、说教学程序

(一)初设疑问,导入新课

1、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心愿是什么?

2、契诃夫笔下的凡卡又有什么心愿呢?

(二)简介背景,初读课文,自学生字词语。

(三)再读课文,弄清文中叙述、信、凡卡的回忆三个部分内容,把握文章主要内容。

(四)深入学习,设疑探究

引导学生回顾《凡卡》一文的主要内容,并在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提出问题: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?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?然后引导学生就以上两个大问题为统帅,进行探究、讨论和交流。由于有了目标,学习就有了方向,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,探讨也就有了热情。

(五)读信悟情,解答疑问

1、快速读信,指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,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,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,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。

2、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、第15自然段,并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,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,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凡卡的不幸,养成边读边思、读中存疑的良好读书习惯。

3、结合课内课外思考: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?

4、有感情地读一读信的全部内容,教师质疑:这篇小说一半写苦,一半写甜,这是不是有矛盾?引导学生讨论,领悟作者写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“快乐”,更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“悲惨”。

(六)再问再议,拓展练笔:

1、学生自由读20、21两个自然段,重点讨论问题:凡卡写的这封信,他爷爷能收到吗?爷爷能把凡卡带回去吗?

2、任选一题做课后扩展练习:

(1)、凡卡睡醒以后……

(2)、我想对凡卡说……

六、说板书设计

15、凡卡

写信前:怕

信文:挨打挨饿挨冻没法睡

联想:爷爷守夜乡村雪夜美景和爷爷砍树时的快乐

甜密的倚望——梦

悲惨的命运——现实

《凡卡说课稿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